本文目录一览:
龙凤花烛越剧剧目
1、《龙凤花烛》的剧本于1950年由上海益民书店出版,深受观众喜爱。全国多个越剧团搬演过此剧,台湾高瑾越剧团也在台湾演出过此剧,也颇受欢迎。剧中“四季衣”、“读信”等唱段由中国唱片社上海分社录制成唱片和磁带,广泛流传。
2、年9月,合作越剧团首演于恩派亚大戏院。导演沈默,作曲刘如曾。戚雅仙、高剑琳、陈金莲等主演,演出连满了4个多月。1951年上半年修改复演,将古装改为清装,由金风导演。戚雅仙仍演梅红,文宗与玉亭两角则由毕春芳扮演,又连满了将近2个月,遂成为戚雅仙的成名作和剧团具有流派特色的保留剧目。
3、《龙凤花烛》“四季衣”春季里穿春衣,一针一线娘血泪。莫忘慈母手中线,织成游子身上衣。女儿你天生命可怜,更很运不济。三岁就丧亲生父,而今又告母女离。夏季里穿夏衣,衣薄似纸情万千。树下纳凉莫受寒,一件单衫定要披。六月仲夏三伏天,也热似火难入眠。宁可灯下勤攻读,莫抚枕席苦思恋。
4、年2月,合作越剧团成立,戚雅仙以副团长的身份,与徐天红共同领导,首演《儿女情仇》。同年,越剧电影《石榴红》摄制成彩色艺术影片,她与徐天红、高剑琳等主演,展现了她的银幕风采。同年8月,她还主演了《龙凤花烛》。10月,《石榴红》首映,引起了广泛关注。
5、很多弟子演出过该剧。傅派《情探》《情探》传统越剧剧目,出自明传奇《焚香记》,该剧为上海越剧院保留剧目,傅全香代表作之一。其主要剧情为:落第举人王魁与名妓敫桂英相遇,结为夫妻,王魁赴京赶考,得中状元后忘恩负义,桂英接到休书后到海神庙哭诉王魁罪状,自缢自死,最后判官司小鬼活捉王魁。
6、在近五年中,她多次策划并主演了《雅歌满江南》、《雅歌春韵》、《春韵轻音吐芬芳》、《雅韵仙声—越剧戚派艺术研讨暨演出活动》等越剧“戚毕”流派的演唱会。同时,她还参与并主演了《王老虎抢亲》、《玉堂春》、《龙凤花烛》等“戚毕”流派保留剧目的音配像拍摄工作。
龙凤花烛的剧情简介
剧情围绕着徐梅红和施文宗的爱情故事展开,从小青梅竹马到被迫分离,最终在龙凤花烛夜文宗离世,留下一女小红。梅红孤身抚育女儿,生活艰辛,加之家庭和社会的种种压力,她的生活变得悲惨万分。表弟鲁玉亭的到来,为梅红带来了新的希望。
民国初年,周炳文与妻子方丽云是一对恩爱夫妻,两人有一个儿子小文,周炳文的妹妹楚玉与嫂子感情很好,但不幸的是周炳文得了肺病不久便离开人世,方丽云悲痛欲绝。
古装戏。取材于清徐枕亚著的小说《玉梨魂》。徐梅红与施文宗从小青梅竹马,私订婚约。奈文宗父母重于门第,执意不允。几经周折,虽得如愿,然至龙凤花烛夜,文宗已思念成疾,不久逝世,遗下一女,取名小红。梅红抚孤守寡,心如槁灰。再加上施守礼家规严厉和续弦邱氏的冷嘲热讽,更是悲苦万分。
其主要剧情为:落第举人王魁与名妓敫桂英相遇,结为夫妻,王魁赴京赶考,得中状元后忘恩负义,桂英接到休书后到海神庙哭诉王魁罪状,自缢自死,最后判官司小鬼活捉王魁。
陆锦娟的演艺经历
1、年,飞鸣越剧团的《啼笑因缘》改编后再次上演,陆锦娟饰演樊家树,该剧在上海各大剧场引起轰动。1963年和1964年,他们演出《霓虹灯下的哨兵》等现代剧,受到青少年观众的热烈反响。陆锦娟在《年青的一代》中的表演尤其引人注目,该剧在多个剧场公演并受到好评。
2、年5月底,陆锦娟领衔之《盘妻索妻》在延安剧场连演三十场,后因疲劳过度和饮食不当而致病,请假未果,区文化课副科长令其随团同去金山,陆锦娟遂抱病演出,归后又在解放剧场坚持演出。